您好,欢迎来到丝路电商!

贺文萍:“一带一路”与中非合作,精准对接与高质量发展

2024-04-08    阅读:0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的精准对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出,中非要携手打造合作共赢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同年8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曾用“工笔画”这一生动的比喻,瞩望“一带一路”的未来。他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的对接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应当推进三个层面的对接,即“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愿景》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进行对接。

在联合国层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已写入联合国成果文件。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的顺利收官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将继续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努力。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攻坚区域。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可持续性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应使“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洲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对接。

在非洲区域层面,近20年来,非洲国家及非盟先后出台《加速非洲工业化发展行动计划》《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宣言》《2063年愿景》等重要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工业化、经济融合和一体化将21世纪打造为非洲发展的世纪。2015年1月,中国与非盟签署了中非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实现了中国与非盟层面的对接。根据备忘录,中国将在非盟《2063年愿景》战略框架内,加强与非洲国家在铁路、公路、区域航空及工业化领域的合作,有利于推进非洲国家一体化进程。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非盟也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未来中非合作项目建设将在多边层面呈现跨国跨区域的形势。如“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自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在短短的8个月内就已累计运输旅客9万余人次、集装箱2.2万余个,运能潜力正在不断释放。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原本从亚的斯亚贝巴到吉布提之间一个星期左右的货运时间缩短为13小时左右,大大提高了运力和商业周转效率。亚吉铁路项目的实施,还创造了“由一条铁路带动一条经济带”的亚吉模式,通过修建铁路、配套投资运营工业园区,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非洲国家层面,“工笔画”阶段还特别要求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每个非洲国家的发展战略实行精准对接,使中国的发展优势与每个非洲国家的优先发展领域对接好,这样才能使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落地生根、走深走实。具体而言,精准对接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每个非洲次区域及每个国家的区域和国情研究,不但要了解区域及各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情况,而且要对其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领域做到了然于胸。同时,中国国内各省市也需要做好自身的家底盘查工作,摸清各省市哪些企业、哪些富裕优质产能适合到哪些非洲国家去转移和投资。如习近平主席2018年7月访问的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和毛里求斯四国在区位及发展优势上各具特色。“西非门户”塞内加尔、扼好望角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非、位于东非海岸的“印度洋明珠”毛里求斯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国家,三国均希望在对接合作中挖掘自身渔业发展、船舶维修、港口运输、贸易集散转运等方面的发展潜力。20多年来,在卡加梅总统的领导下,连接中东非的内陆国家卢旺达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就,该国在“向东看”政策以及治国理政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方面体现出独特的思考。卢旺达在2016年还承办了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东非信息中心和“非洲的新加坡”。阿里巴巴等中国电商企业已开始走进卢旺达,找到“一带一路”建设与卢旺达发展的精准对接点。2018年8月,阿里巴巴商学院联合卢旺达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展委员会在卢旺达启动“全球电子商务人才——教育者培训”计划,吸引了卢旺达9所顶级大学50名讲师参与,预计将覆盖2500名非洲学生。除了为非洲培训数字经济人才,阿里巴巴还将普惠贸易机制——eWTP引入非洲,将在卢旺达建设非洲首个eWTP试点。

总之,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已经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铺好了画卷,如今需要双方运用细腻的画笔来认真绘制这幅中非“一带一路”精准对接的“工笔画”。

“五通”奠定中非“一带一路”合作基石

作为一种对外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旨在通过互联互通拉紧中国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纽带,推动共同繁荣与发展。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建议,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从中非关系的发展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不仅基本涵盖了近年来中非合作的各个重要领域,而且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政策沟通层面,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就是中非间重要的政策沟通机制与平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已是论坛机制建立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峰会。特别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非合作论坛在短短3年内就连续召开了两次峰会,这在国际外交史上也极为罕见。不仅如此,2015年和2018年的两次峰会都提出了涉及金额达600亿美元的中非合作行动计划,使高层政策沟通与基层项目落实有机结合,也为中非合作论坛这一政策沟通机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动能。

在设施联通层面,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交通运输业不发达不仅使非洲国家国内贸易和跨国区域贸易成本高昂,还阻碍了非洲吸引外资。因自身财力不足,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面临每年17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还存在机械设备不足、技术和管理能力欠缺等困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恰好能弥补非洲在这方面的劣势。从长远发展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缺乏基础设施则难以开展其他产业布局并实现工业化。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非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明显提速,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非时提出帮助非洲建设铁路网、公路网以及非洲区域航空网络“三大网”。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财团(ICA)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2016年,中国平均每年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20亿美元,是非洲基础设施最大投资来源国。近6年来,中国在非洲建设的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遍地开花,在改变非洲大陆基础设施面貌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连接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及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自2017年5月建成通车以来,累计发送旅客270万人次,平均上座率90%以上,准点率达99.9%。该铁路在建设和运营期间累计创造5万多个工作岗位,拉动肯尼亚1.5%的GDP增长。近期访问肯尼亚的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也在记者会上表示,英国非常赞赏蒙内铁路等中国建设的重大项目对肯尼亚乃至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

贸易畅通则是在设施联通的基础上实现物流的高效化和便利化、贸易与投资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从经济发展的要素构成看,中非双方具有优势互补、合作互利共赢的强大基础。非洲有54个国家和13亿人口,自然和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因长期受到殖民掠夺和局部冲突动荡影响,经济仍比较落后,缺乏发展资金、技术和经验。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规模和实力有了显著增长,拥有技术、设备、人才及发展经验。自2009年起,中国即已超越美国,连续10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2100多亿美元,是1960年双边贸易额的2000多倍。近年来虽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中非贸易额回落到2000亿美元以下,但仍高出位居第二的美非贸易额近3倍。非洲还是中国第三大海外投资市场和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到2017年末,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已超过1000亿美元,有35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经营。

资金融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国现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需要寻求更稳健的投资出路,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也需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双边本币互换和结算的范围与规模。从“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来看,中国政府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了丝路基金,注资1000亿美元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早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中国政府就针对中非经贸合作的开展专门设立了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2009年11月,针对非洲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又宣布“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金额10亿美元的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2012年7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决定将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规模扩大至30亿美元,重点支持非洲中小企业、农林牧渔等与民生相关的产业发展。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致辞中宣布为中非发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各增资50亿美元。截至目前,中非发展基金已累计对非洲36个国家的90多个项目投资超过46亿美元,投资遍及基础设施、产能装备、农业民生、能源资源开发等各个领域。

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坚实民意基础。中非民间友好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加强中非人民间的沟通和了解,有力反驳西方散布的所谓中国“新殖民主义论”“掠夺非洲资源论”“债务外交论”等谬论,还能促进非洲民生改善,使中非合作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民心相通较之于其他“四通”而言更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定力的工程,其内涵的包容性也非常广,可以包括教育、旅游、医疗、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在合作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官民并举等多种形式。自2009年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专门把“扩大人文交流和发展经验交流,促进学者交流合作”列入当年提出的“新八项举措”中后,中非间的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便不断增多。如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举办的“中非民间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2018年7月在成都举办的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发布了《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18—2020)》,从民生合作与捐赠、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流、促进社会发展、人文交流、民间机制化交流5个方面,推出30项中国民间未来3年将要实施的对非民间合作项目。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资讯 更多 >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